維多利亞時期(1837-1901年)心形銀胸針,英國古董店購入。
維多利亞時代珠寶這個概念起源於英國,指的就是1837年~1901年維多利亞女王統治期間的珠寶風格。喬治亞王朝終結之後,在1837年,愛德華親王的女兒-亞歷珊德拉·維多利亞公主接過了權杖,在英格蘭加冕成為女王,她就是此後名留青史的維多利亞女王。從這時一直到1901年女王去世,這63年時間就是眾所周知的維多利亞時代。這個時代對政治、時尚、藝術等等多個領域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甚至一直持續到今天。
女王本人非常喜歡穿戴、收藏珠寶,也帶動了當時整個社會的潮流。在維多利亞時代的文化中,珠寶代表著一個人的身份和社會狀態,諸如地位、社會階級、財富能力等,所以在這一時期珠寶也成為了一種必備的“日用品”,而底層階級的人因為經濟能力有限,往往無法趕上這種社會趨勢。另外,維多利亞時代女性仍然是珠寶的主力消費群,男性幾乎不會戴珠寶,而是將其作為禮物送給心儀的女性。
心形符號被人們視為愛意的象徵,起源已不可考。目前世界上發現最早心形圖案,是在印度河流域文明遺址發現的無花果葉鍊墜,此外,心形與睡蓮的葉片形狀也非常相似,在古印度文明中被視為豐饒的象徵。羅盤草(silphium)的果莢形狀也與愛心形狀非常相似,在古羅馬時代,這種植物曾被用作催情,所以也有可能是現代心形的來源之一。
最早使用心形符號代表心臟的作品,法國13世紀的愛情故事《浪漫的梨》(Le Roman de la Poire)。之後隨著撲克牌的流行,代表紅桃的心形符號也開始更為流行。時至17世紀,心形符號已經完全成為心臟的代名詞,同時也成為愛情的象徵。或許是因為它容易辨識、複製且寓意討喜的特性,自18世紀起,愛心形狀從未從女性時尚中消失過。18世紀的宮廷仕女,會將絲綢剪成愛心的形狀黏貼在臉上,來強調自己的臉部特色,19世紀印刷商開始推銷情人節卡片後,愛心即刻成為情人節的象徵。
胸針又稱胸花,是一種使用搭鉤別在衣服上的珠寶,也可認為是裝飾性的別針。一般為金屬質地,上嵌寶石、琺瑯等。可以用做純粹裝飾或兼有固定衣服(例如長袍、披風、圍巾等)的功能。胸針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青銅時代,其形式變化在考古學上可以用來幫助確定文物的年代。當代胸針一般為女性佩戴。可以別在胸前,也可以用在肩上、帽子上、頭髮中等。胸針由於是比較大型的珠寶,其在設計上的自由大,佩戴起來也更容易引人注目。胸針的型制是集各種習俗情趣和時尚元素與一體。就我們常見的就有蘭花形、鑽戒形、橢圓形、扇形、蝶形、樂器形、花葉形和元寶形、動物形、葉片型、人物型、和抽象符號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