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稱 | 揚帆
詩句典故|李白〈行路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詩人背景: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時期的浪漫主義詩人。〈行路難〉三首正是他在政治失意、情感跌宕之際所作,前段充滿困頓之感,而最後這一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則奮起而發,表現出他對未來仍懷希望、不屈服於命運的堅定信念。這句詩也成為後世鼓舞人心、重新啟程的經典。
設計詮釋
人生如同一場航程,無論過去的風浪如何洶湧,每一次揚帆都是重新出發的契機。這款設計,以象徵希望與勇氣的帆船為主題,展現出人生重新啟航的無限可能。舟船在白石與綠苔之間奮力前行,宛如在人生的旅途中堅定不移,駛向夢想的彼岸。
這件作品特別適合那些正經歷轉變、尋求突破的人們。無論是新事業的啟航,或是生命旅程中的重要階段,《逐帆》都是鼓勵自我成長與心靈力量的美好象徵。

本草崗木 ✦ 一景一意,敬自然本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顆苔玉都是一段自然奇跡的見證,它們的美妙來自于自然生成和自由生長的不可控制。這些苔蘚球上的植物,從鳳尾蕨到天胡荽,小葉冷水麻到鐵線蕨,每一顆都是大自然的傑作,無法複製,無法預測。
帆船的歷史演進:
帆船最初源於中國古代對於航行效率的探索。根據《墨子》與《考工記》記載,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就已有以帆輔助航行的技術,取代單純以人力划槳為動力的形式。進入漢唐後,帆具不僅能轉向調風,更出現了硬帆、多桅與可收放的結構,南北朝與唐代時更發展出可調整方向的「斜桅帆」,大幅提升海上航行能力。中國帆船自創的「硬帆構造」與「多桅設計」更在宋元時期達至巔峰,對世界航海史產生深遠影響。作品中揚起的帆,是對這段歷史的微型致敬,也是每個逐夢者心中不滅的信念。
| 尺寸 |
盆身直徑16.8cm,內口徑13.5cm,高5.5cm。
| 內容物 |
天然苔玉壹或兩顆:可與設計師聯絡依照片挑選或由設計師選配出貨。
介質:輕泡煉石、赤玉土、培養土。
舖面石:可挑選(黑檀石,白玉石,白砂、黑色或紅色火山石。)
| 照顧方式 |
保持明亮照明8小時 / 天(基本閱讀明亮度)。
一天三次澆水或噴灑,保持杯內濕度。
澆水請使用過濾水(飲用水),勿使用自來水。
亦可用腰水方式養殖,但須把苔玉下半部埋入石頭中。



|售後服務|
我們提供苔蘚生態盆的維護服務,自家作品享專屬優惠:
2025年後購買享首次免費修補,所有老客戶皆享半價維護。
若想升級場景,也可申請「舊缸換新缸折抵方案」。
詳細內容請見維護服務專頁說明。
https://www.pinkoi.com/product/b3t7c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