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靜謐的書桌上,一支筆、一張紙、一滴墨,都是心意流動的開始。
這三顆可愛的「柴燒水滴」,是書法桌上最實用,也最有個性的道具之一。
別看小小一顆,其實每一個都經過五天四夜高溫柴燒,在火與灰的交錯中自然生成光澤與色彩。沒有上釉,表面的紅、金、銅、黑色變化,全是柴火留下的禮物。
水滴的用途很簡單,寫書法時可用來控制水量,滴在硯台上調墨最方便。手工柴燒水滴,更像一件能放在桌上的藝術品。
有時陽光斜射過來,金屬般的光澤閃著暖意,每顆的形狀都不一樣,有的圓潤像果實、有的扁寬像石頭,手感自然、溫潤又安靜。
寫字之前,先養心
養心之後,筆下自有風骨
#小平凡陶房 #柴燒水滴 #書法道具 #手作美學 #生活的儀式感
2023 第五屆上海國際柴燒陶藝競賽,小平凡陶房兩位作者陳時平與王伃帆均有作品入選優等獎。有大家的支持是我們繼續創作的動力。


2023媒體採訪小平凡藝術精實創業全紀錄



小平凡陶房的作品,不追求大量的生產製造,每件創作產品都擁有獨特的發想設計,將純手捏或拉胚的過程賦予作品生命,每一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陶房的作品都是我們夫妻倆一起創作,所以有 "平"或"帆"的落款,部份作品會有"小平凡陶房"的落款章,獨一無二!!

**1. 作品的起源是什麼?**
我們大都使用美國土、日本土,台灣苗栗土來進行創作



**2. 什麼是柴燒製程?**
將美國土、日本土、苗栗土以不同比例揉合,製作過程純手捏(非拉胚機)慢慢成形,基本成型後再修整胚體線條,接著打磨後才完成初胚。
進窯後經由天然龍眼木、相思木的柴火五天四夜不間斷的柴燒過程,溫度拉升至一千兩百多度,期間自然落灰會附著至作品上,形成特殊的落灰釉;同時窯內的火紋也會在作品間流竄,形成漂亮的橘紅或藍紫火紋痕跡。
五天四夜落灰與火紋交錯後還需一週的降溫,才能有一件作品的美麗姿態!由於每次柴燒時的窯內氣氛不同,每個作品的落灰與火紋都不可能相同,讓每件作品都是無二唯一!




**3. 貴賓們該留意什麼?**
產品顏色可能會因攝影光源略有不同, 作品為純手工創作,一定會留下手感肌理的製作痕跡,作品也可能因燒製過程產生些微落差,口緣不正或有些許製作刮痕等乃屬正常現象,絕對可以正常使用,敬請理解!


**4. 小平凡藝術近年比賽與展覽資歷**
2023媒體採訪小平凡藝術精實創業全紀錄
2023 第五屆上海國際柴燒陶藝競賽入圍兩件「羚羊配」、「白猴香爐」
2023 中華民國陶藝協會「陶塑·溯陶」會員聯展
2022「薪陶獎」新創陶瓷工作室優良獎
2022「薪陶獎」創新陶瓷績優人員獎
2022 中華民國陶藝協會熠熠生輝聯展
2022 宜蘭美展攝影類入選「大鵬展翅」
2022 中華民國陶藝協會璀璨聯展
2021 苗栗陶藝術節陶藝競賽柴燒組佳作「牛相觸」
2021 第四屆上海國際柴燒陶藝競賽入圍三件「喜極而泣」、「與羊共舞」、「羊羊得意」
2021 苗栗陶藝協會文化觀光局聯展
2020 苗栗陶博館熠韻聯展
2020 苗栗陶藝術節陶瓷博物館展覽
**作者 陳時平 王伃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