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以豐厚創作與教學基底累積的造型技藝 雕塑學習的必備專書
彼得.魯比諾(Peter Rubino)是當代少數集藝術家、教育家、作者頭銜於一身的世界雕塑名家。1972年投入創作以來,作品不勝枚舉,為全美國許多重要機構所典藏,包括為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與傳奇爵士鋼琴家戴夫.布魯貝克製作的肖像、六○年代洋基名匠羅傑.馬里斯的全身人像、迪士尼公司委製的「天使」紀念碑、以及為本•古里安大學設計的「萬物之母」抽象雕塑等。此外,他亦先後於美國國家設計學院、布魯克林博物館藝術學院、銀礦藝術中心等三所學校執教,擁有超過三十五年的深厚教學經驗。
魯比諾的創作注重觀察、解構,高超的捏塑功力悠遊於寫實與抽象之間。而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在極短時間內結合音樂發展出的獨特現場雕塑表演。「黏土中的交響樂」(Symphony in Clay)即為他伴隨著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於二十分鐘內將逾百公斤的黏土捏塑成大音樂家的半身像,博得滿堂喝采。
多年來,魯比諾秉持「用熱誠去追尋」(Pursuit it with Passion)的理念,亦著有兩本不可多得、嘉惠後世的雕塑技法教學書。本書《肖像雕塑法》將其豐富的創作及教學實務化為圖文說明,逐步講解從材料準備、工具介紹、頭部結構觀察、現場雕塑演示、五官細節雕塑到燒製處理的完整過程。如此大師典範,引領世界各地無數雕塑學習者踏上創作之路。
本書特色
簡明直觀的圖文解說
近300張實作示範照,搭配清晰具體的核心要點
實用易學的創作技巧
強調實用,基礎技法強調實用、易於學習,初學者也能成功塑造肖像
結構拆解深入淺出
從解剖學出發,透視骨骼肌理、掌握五官比例,營造人物真實感
亞馬遜網路書店五星好評
使用真人模特兒進行雕刻的照片清晰、詳細,清楚說明了該區域的重點。
按照魯比諾的指示,我在第一次嘗試時就能構建出非常高的相似度。如果您想依循正確的方向上手並確定基礎知識,我無法想像有更好的書。
當我開始認真研究雕塑之後,借助這本書獲得極大的改進。我必須向所有對雕塑有興趣的人傳達這本書的重要性。序
王維妮(楊英風美術館館長)
首先要感謝城邦集團的易博士出版社,為社會的藝術小眾出版這麼專業的工具書,身為前輩大藝術家楊英風和現代雕塑家楊奉琛的家人,備感榮幸能推薦此專業知識。
「雕」是把材料如木、石……等,運用雕鑿的工具,一塊塊地去除;而「塑」是相反地,由泥土等等的材料,一塊塊地往上疊加。所以「雕塑」這兩個字的意涵,包括了「加」與「減」,「陰」與「陽」的相對性,也因如同太極的陰陽兩儀,它成就了從古到今的所有造形的變化。無論過去傳統的工藝,或到當今現代的雕塑,都離不開最根本的原點目錄
引言
第一部 基本原理
頭顱
頭部各面
第二部 雕塑過程
材料與工具
雕塑現場模特兒肖像
第三部 臉部各項特徵
鼻子
眼睛
耳朵
嘴與下巴
第四部 最後加工階段
挖空雕塑
燒成
銅鏽與底座
參考資源
中英詞彙對照表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彼得‧魯比諾Peter Rubino
美國著名的雕塑藝術家。1947年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區,於美國國家設計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Design)接受嚴謹的藝術專業訓練。作品形式從人物肖像到大型抽象雕像皆有,為世界各地許多重要機構典藏。魯比諾集教學、創作、著作成就於一身,在美國和義大利傳授多年來親自驗證有效的方法,教學總能切中要點,使入門與高階學習者都能帶著自信,愉快地創作高品質的雕塑。
教學經歷
美國國家設計學院(National Academ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