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禮物
生日禮物
送男生生日禮物
送女生生日禮物
送禮推薦
了解Nearme
如何使用
登入/註冊
生日禮物
情人節禮物
長輩送禮
彌月禮物
喬遷禮物
生日禮物
手鍊
保養品
手袋
香水
手錶
圍巾
錢包
吹風機
行李箱
行李箱
吹風機
情人節禮物
高級手錶
無線耳機
電動剃鬚刀
運動手環
電子書閱讀器
藍牙音響
智能家居裝置
香水
手鍊
耳環
香水
無線耳機
長輩送禮
茶具
茶葉
人參食品
按摩椅
羊毛圍巾
瓷器
羽絨被
茶具
按摩椅
彌月禮物
金銀紀念幣
彌月蛋糕
嬰兒衣物
香氛蠟燭
擴香器
奶瓶
寶寶紀念品(例如腳印或手印套件)
嬰兒乳液
童裝
手工香皂禮盒
嬰兒衣物
香氛
喬遷禮物
植物盆栽
香氛蠟燭
擴香器
刀具套裝
雕塑
咖啡機
床單
餐具
智能燈泡
空氣淨化器
咖啡機
餐具
圓神
什麼樣的禮物可以拯救你的人生?
$273
1
收禮人更換較高價禮物,則由收禮人支付
收禮人更換較低價禮物,則會退款剩餘的金額予您
別擔心,我們有輕鬆退款的服務
收禮人未收禮之前,長按退款按鈕即可以一秒退款
別擔心,對方收下禮物之前都可以隨時退款
前往結帳
預估將於確定收禮後的5~10天內出貨,真實出貨日以實際寄出為主
商品資訊
訂單須知
評論
推薦序
推薦序 選擇的力量是自由的基礎
洪仲清
「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尼采
青少年的時候,就有幸翻閱家裡的《活出意義來》這本書。但大概人生經驗貧乏,沒辦法體會文字背後的深意,也許懵懵懂懂,就擱在書架上疏於細究。
直到上了心理治療的課程,才一次、兩次、三次……漸漸若有似無地懂了什麼。因為「意義」儘管是一般生活中常見的語詞,但應用在對當事人的心靈治癒,並不是那麼好理解。
從大學到研究所,在不同老師的詮釋下,反覆剖析「意義」這兩個字。坦白說,儘管考試的時候能應答得分,卻感覺相當心虛。直到把《活出意義來》這本書的作者維克多.弗蘭克的生平故事讀進心裡,才算有了些許踏實感。
弗蘭克博士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一個猶太家庭,青少年時期就對精神分析相當有興趣。之後進入維也納大學醫學院,結合精神醫學與哲學,探討意義與價值的議題,這成了他終身研究的重點。
在二戰期間,他被納粹關押在集中營,輾轉在不同集中營度過了三年的時間。戰爭結束之後他才知道,父母跟新婚妻子都在集中營裡過世。
他是先發展了自己的理論思想,然後才遭遇這樣的苦難。他在三年間活出了自己的理論:儘管身體受到限制,但沒有人能剝奪另一個人選擇面對苦難的態度的權力!
「意義治療」是弗蘭克博士所創的治療架構與方法,幫助當事人看見自己擁有的自由意志,也就是任何時候人都有選擇,藉此領悟生命的意義,並且在現實生活中實踐自己的價值觀。所以儘管痛苦與無常難以避免,但我們終究可以選擇用不同的態度去面對。譬如說,當面對身體的病痛時,我們可以接納這是身而為人很自然的一種體驗。在研究上也顯示,當我們對病痛少些焦慮與抗拒,實際上的疼痛感也會相應減少。這是「身苦而心不苦」的一種展現。
因為我們有選擇的自由,也同時對自己的生命負起無人能取代的責任。常見到有人自限於「受害者心態」,可能一輩子反覆傾訴對特定人的抱怨與責備,從當事人一天的樣子幾乎就可以描繪他的一生。可是,不管再怎麼責備,他們還是要為自己的身心靈狀態負責,儘管他們可能宣稱自己沒有選擇,但「選擇不作為」也是一種選擇。
「自由的基礎在於選擇。雖然吃苦受罪是人生在世不可避免的共同經驗,我們總能選擇要如何因應,而我力圖凸顯並善用病患的選擇力,讓他們透過自己的選擇,積極改變人生。」伊蒂特博士同為集中營倖存者,在當時存在人本主義的浪潮下,也採取了相當接近意義治療的理論,幫助當事人認知到:人永遠都在進行選擇。換另外一種方式說,我們在人生中所做的每個決定,都在決定往後的人生。
她列舉了人生中十二種不同形式的「牢籠」,但透過意知到我們的自由與責任,可以發現每種牢籠裡面埋藏的「禮物」。這些禮物,套用意義治療的說法,便可以是不同的生命意義。「人都有選擇的能力。當外界沒有給予絲毫幫助或養分,我們就有可能在這時發現真正的自己是誰。最重要的不是我們的際遇,而是我們拿自己的際遇怎麼辦。」我們目前的社會流行「做自己」的說法,但「自己」並非靜態,透過有知有覺的回應,我們進行了應對世界與他人的選擇,一步一步成為「真正的自己」。我們可以不斷超越對自我的認識,同時創造與體驗更豐富多彩的人生。
但伊蒂特博士跟弗蘭克博士在理論上不太相同的地方,是她採用了人本治療當中一個相當重要的觀點—─無條件的自我關懷。
「我在工作中力求給予病患無條件的愛,好引導他們去發現自由是當我們脫下面具,不再迎合他人賦予的角色與期望,開始無條件地愛自己。」一個人改變的開始,常源自於感受到被愛。這又牽涉到另一個相當流行的說法:「愛自己」。愛自己並非理所當然,因為社會文化可能給予種種制約—─一個人要「有用」才值得被愛。在傳統教養中,常常傳遞的價值觀是有條件的愛,像是孩子要乖要聽話才能被愛,所以孩子要活成父母期待的樣子,必須不能成為自己,才能得到父母認可。
「有時候,我們逃避的不是惡劣或痛苦的感受,而是良好的感受,我們把自己隔絕在熱情、愉悅、幸福之外。人在受到傷害時,心理上有一部分會去認同加害者,因此有時會對自己採取懲罰的姿態,加害於自己,不准自己感覺良好,剝奪與生俱來的快樂權。這就是為什麼我常說:『昨日的受害者很容易就會變成今日的加害者。』」傳統教養特別常使用處罰做為手段,由於「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觀念,在以往不管是在身心方面如何對孩子產生傷害,都不會用虐待來看待。回到現代,在學校霸凌同學的孩子,可以發現在家裡往往也遭到父母的霸凌,這也可以用身教的概念來理解。
當我們不懂得尊重孩子為獨立的個體,就很容易誤以為「控制是一種愛」,這便是有條件的愛。所以「為你好」,常常不是真的為了孩子,首先是為了滿足父母個人的期待與需要,甚至因此傷害了孩子—─遺棄、性侵、虐待……經常處在被懲罰的狀況下長大的孩子,就可能內化曾被耳提面命的自我挫敗信念,像是「你是白癡喔?」「你不是好孩子。」「沒出息的傢伙!」「你這樣沒有人會喜歡你啦!」……這些自我挫敗的信念,在一個人長大之後,可以帶著自我關懷為態度的好奇心,去辨識出來,並且重新選擇適合我們的信念,還給自己與生俱來的價值與自由。
「哀悼有助於我們面對過去,最終放下過去,也會清出一塊空間,使自己看見『現在』,選擇從這裡要走到哪裡。」看見過去的自己不被善待,為自己深深地哀悼,或許經過幾個月或幾年,慢慢釋放那些傷痛,才能好好認識長大後的自己。這個過程或許寂寞漫長,但可以藉由伊蒂特博士用生命完成的這本書,做為我們的嚮導。
相當推薦這本書,閱讀本書的過程,我也不斷感受到自己內在湧現如同拆開禮物般的興奮與感動。祝福您!
(本文作者為臨床心理師)
推薦序 看見自己,原來還有很多可能
海苔熊
不知道你有沒有跑過馬拉松?二十一公里或者是四十二公里,那種一開始跑了,就會開始後悔自己為什麼要報名的比賽。我年輕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常常報名馬拉松比賽,一直到現在,那都是我生命裡印象深刻的一段回憶。
我記得有一次跑花蓮東海岸,那段路有上坡有下坡、有海風有烈日,我一邊跑,一邊覺得自己現在真是身處在地獄當中,身體的每一個細胞每分每秒都在抗議,正當我想放棄,乾脆停下腳步來,等收容車把我載走的時候,我看著眼前標示著公里數的告示牌,跟自己說:「我可以選擇去想『我還有三十五公里沒有跑』,或者去想『我已經跑了七公里』。哪一種想法對現在的我比較有幫助?」
結果我發現,想像自己已經跑了七公里,感覺比較有動力繼續跑下去。就這樣一直勉強跑到了最後,一路上不知道經歷過多少自我懷疑和想放棄的念頭,終於在三十八公里處停下來吃香蕉做補給的時候,我的雙腳已經開始發腫疼痛,再也沒有辦法往前跑任何一步了,這時候我又同樣問自己那個問題:「我可以選擇去想『我還有三公里沒有跑』,或者去想『我已經跑了三十八公里』。哪一種想法對現在的我比較有幫助?」我發現,如果我告訴自己只剩下三公里,或許有機會可以撐過最後這一點點路。於是,拖著沉重的步伐,我又勉強往前「走」了一點,到了終點,雙腳幾乎已經失去了知覺,但卻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成就感!
這次的經驗帶給我兩個很大的啟示:第一個,我發現不管多糟糕的情況,總是會過去的。而且,正因為我成功撐過這段經歷,往後再有更多我覺得根本無法完成的事情,我就會告訴自己:「那時候的馬拉松你都跑過了,還有什麼可以難倒你?」第二個,我發現不論是多麼糟糕的情況,我們都可以有所選擇,就像站在每一個寫有公里數的告示牌前,我可以選擇要看我已經跑過的公里數,還是我剩下的公里數一樣,重點並不在於我做了什麼選擇,而在於我做出的選擇,是否對我有所幫助?
.你的創傷,也是你的成長.
這本書的作者伊蒂特.伊娃經歷過比馬拉松更像地獄的事情,就是曾經住過納粹集中營,眼睜睜地看著父母親被送進毒氣室死亡。她花了好多年的時間,才願意面對自己的創傷、從困住自己的牢籠裡面走出來,但這個傷口本身,也給予她很強大的力量。每次當她的生命面臨困境時,她都會跟自己說:「當年我都挺過來了,現在還有什麼好怕的?」
當然,這並不代表你永遠都要跟她一樣堅強,而是恰好相反—當你可以允許自己悲傷、允許自己憤怒、允許自己痛苦的時候,接納並且承認這些感受在你身上發生,不要強迫自己當個大人,你才能夠走過悲傷,走過絕望,走進寬恕。
.就算面臨失望,你還是有所選擇.
伊蒂特.伊娃身為一位存在主義取向的意義治療師,特別關注生命當中的選擇和可能性,這個治療派別有一個很重要的核心想法是:「就算面臨失望,你還是有所選擇。」
許多時候當我們被生命給困住,會覺得自己好像進退維谷,做什麼都不對,甚至每一項選擇都蘊含著可能的失去。可是當你聚焦在自己「可能會失去什麼」的時候,你反而把自己的力量活「小」了—你可能待在一個讓你受傷的關係當中、你可能活在受害者的標籤裡面、你可能被過去的創傷給抓住、你可能持續憎恨一個讓你耿耿於懷的人、你可能逃避那些你不想面對的問題……因為你太害怕失去了,所以你的防衛機制選擇用各種方式,把自己困住,困在那些負面、貶低自己能量的語言和聲音當中,跟自己說:你沒有用、你沒辦法、你就是做不到。
那麼,要怎麼樣把自己的力量活「大」呢?還記得一開始馬拉松里程數的例子嗎?我認為,你的人生就是你關注的焦點,當你放大了人生當中的「什麼」,這個「什麼」就會變得鮮明,甚至大到會占據你的視線。慶幸的是,我們可以選擇自己關注的焦點,所以,在前面的例子當中,你可以把那些貶低自己能量的語言轉換成:我可以、我能夠、我允許自己、我想要。當你嘗試把這些語言,運用在每一天對自己說話的內在聲音上面,你會發現,雖然許多事情仍然沒有改變,但你似乎變得更自由了。
.接納黑暗,轉身面向陽光.
作者用一個又一個的故事,穿插智慧而有力量的句子,結合認知行為治療、個人中心治療、意義治療等等取向的觀點(我自己覺得還有一些內觀治療/完形取向治療的影子),協助你從一個又一個悲傷、難受、困苦、無望的故事當中,看到那些傷口本身,接納傷口,並且迎向可能的曙光。
當然,走過傷口是一段漫長的旅程,就像伊蒂特.伊娃自己也花了好幾十年的時間,才在婚姻關係當中,看見自己的盲點,並且修復和伴侶的關係;同樣的,她也花了非常多年,重新面對那段她在集中營裡面的過往——儘管她已經是位著名的治療師,都要走這麼長的時間,何況是你我?因此我覺得,當你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如果感覺到「你說的我都知道,但是我就是做不到」,那麼也非常正常,因為有些事情是需要時間練習的,或許,你還沒有準備好要面對這一切,那麼也不需要強迫自己。當你準備好了,一切都會水到渠成。
生命是一連串選擇的組合,你可以選擇面對,也可以選擇逃避;你可以選擇給自己自由,也可以選擇將自己繼續困在牢籠當中。每一次的選擇將會通往不同的路,而每一條路也會帶你走向不同的人生,如果過往曾經做出一些讓你窒息、難以呼吸的選擇,那麼,從今以後,你願不願意嘗試其他的選擇,給自己的生命一種不同的可能?
翻開這本書,你將會透過一個又一個的練習、一個又一個的問句,看見自己,原來還有很多可能。
(本文作者為心理作家)
推薦序 內心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陳志恆
我遇過很多前來求助的人,對生活有諸多抱怨。像是對工作不滿、遇到難搞的上司、夫妻失和、孩子難教、經濟不景氣、有志難伸、原生家庭帶來傷害等,他們為此而感到困擾,甚至長期痛苦煎熬。
我總是會問:「面對當前的困境,你希望有什麼不同?」
對方常會這麼回答:「我希望先生不要脾氣這麼暴躁!」「我希望父母可以支持我的夢想!」「我希望老闆別再為難我!」「我想要說服同事聽我的!」
人人都想脫困,但都期待別人先改變。這看似有道理,因為問題出在別人身上,所以脫困的唯一辦法,就是讓對方改變。於是,你會使出洪荒之力,試圖要對方改變,卻換來對方更大的抗拒。接著,你感到心灰意冷、無能為力,你覺得自己什麼也做不了,只能逢人就抱怨,至少,抱怨能討來關心。
沒錯,處在不友善的環境,或者遇人不淑,確實令人感到萬分痛苦,然而,改變外在處境,真的就是終極解決之道嗎?許多人有著令人羨慕的家世背景、工作、職位、身分、收入,卻也是煩惱重重,看什麼都不順眼。那麼,到底要擁有多少才會快樂呢?
所以,我總是會進一步問:「面對這樣的困境,你希望自己有什麼不同?」問這句話的意義就是希望將改變的焦點,放回自己身上。我想暗示對方:第一,面對看似難以撼動的處境,你仍是有選擇的;第二,人生快樂滿足與否的責任,在自己身上。如果總要別人先改變,才會感到滿意,那麼,你就是在把自己的情緒責任推到別人身上,要求別人幫你負責。當別人不改變時,就只剩下抱怨一途,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要別人來關注你。這個道理不難懂,但我們卻常常忘記,包括我自己在內。
在寫這篇文章時,臺灣正面臨嚴峻的挑戰。因新冠病毒肆虐,疫情升溫,三級警戒持續中,我已經守在家中好幾個禮拜了。我是個自由工作者,以到處授課為主要收入來源,但疫情爆發後,瞬間所有的課程都被迫取消。一開始,我還滿淡定的,心想:難得空出一段時間可以好好休息或專心寫作,手上還有幾個待完成的書稿呢!
隨著三級警戒的時間不斷延長,我開始慌了!我發現,遙遙無期的行動限制,短期之內,收入肯定掛零,而且這樣的慘狀不知道還要延續多久。隨著內心不斷出現的不安與慌亂,我開始抱怨,就是有人防疫鬆懈,害得大家一起受苦。我也抱怨政府沒能力快刀斬亂麻。那陣子,我不是常愁眉苦臉,就是脾氣暴躁,大大影響到一樣居家辦公的太太。
太太問我:「你一直咒罵別人,要不要想一想目前的你可以做些什麼?」太太的這番話,有如當頭棒喝。我都忘了,那些常常對求助者的提醒,怎麼沒能用在自己身上呢?於是我靜下來思考:「我要的是什麼?此刻,我能做的是什麼?」
一旦靜下來面對自己時,心頭浮現了一個念頭:「安定。」對!我需要讓自己先安定下來,接受現狀,才有清明的頭腦去思考自己還能做些什麼。
那一刻起,我突然感受到內心是自由的。當內在自由時,外在如何變動,都無法困住我們了!
這本書就是要教導你,如何達到內心自由的境界。相對於內心自由,作者在書中提到了「心囚」的概念。我們往往把自己鎖進內心的牢籠,以為自己毫無選擇,卻不知道釋放自己的鑰匙,其實已經握在手中。
本書作者伊蒂特博士,是享譽國際的心理治療師。十七歲時被抓進奧斯威辛的納粹集中營,好幾次歷經生死關頭,受盡無情的折磨,當從人間煉獄中獲救時,身邊的親人卻也一一離世了。她是重大災難中的受害者,也是倖存者,我想,她的身上應該有著巨大的創傷吧!然而,她是如何在人生的後半段,成為能引領他人走出傷痛的心靈導師呢?甚至,她的幾本著作,都為全世界無數的靈魂,帶來巨大而溫暖的力量。確實,那些創傷深刻地影響她接下來的人生。在這本書中,你會讀到她的真誠袒露:她也曾逃避,試圖壓抑那些痛苦,說服自己遺忘過往,或假裝一切都不曾發生。最終,她終於領略,只有誠實地面對自己,去接近那些悲傷、憤怒、無助與恐懼,才有可能從過去的痛苦中解脫,最終,擁有真正的自由。
伊蒂特博士用自己和病患的故事提醒我們,人是如何把自己關進自己親手打造的牢籠中。我們以為沒有選擇,事實上是不願意正視內在的恐懼、沮喪、孤獨,以及對自身的嫌惡,而讓自己持續處在痛苦的現狀中,最為熟悉也最感安心。
閱讀這本書,讓我深刻理解,人生所有體驗到的一切可以是詛咒,也可以是禮物,端視你用什麼樣的態度與觀點,來看待你身處的世界。
人們終其一生,汲汲營營,忙碌追尋,究竟為了什麼?說穿了,就是感受到內心真正的自由。一個內心自由的人,他的世界無限寬廣,力量能無限延伸。不論外在世界如何險峻,他會知道,自己永遠是有選擇的。
這本書正能引領你走向內心自由之路,很榮幸能為此巨作的中文版撰寫推薦序,邀你細細品嘗,用心體會。無論如何,你都是有選擇的。
(本文作者為諮商心理師)
推薦序 只要選擇希望,就有力量找到光明的出口
楊佳恬
我是噙著淚水讀完這本書的。
伊蒂特.伊娃.伊格是位國際間知名的心理治療師,也會不時到歐洲進行講座。她的《抉擇》一書,在歐洲德語區更是被譽為「一般大眾和心理治療師此生必讀的書。」非常榮幸獲邀閱讀她的新作中文版《什麼樣的禮物可以拯救你的人生?》(德文翻譯版本還比臺灣慢好幾個月才要出版呢!)伊蒂特博士樸實的筆觸,每字每句都在我心中引起溫暖的聲響。
我在好山好水的奧地利成長,這個國家孕育出納粹獨裁者希特勒,他親手消滅自己的故鄉,將奧地利降級為一個省,好納入大德國版圖;他掀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也計畫性地迫害及殺戮了數百萬猶太人。這些歷史課本上面的條文,卻是伊蒂特博士的實際人生。
她的匈牙利背景也讓我心中翻攪不已,匈牙利為奧地利鄰國,在歷史上有著密不可分的愛恨情仇。我先生的曾外公也是匈牙利人,一百多年前,他隻身來到奧地利打天下,開了家小裁縫店,也在這裡落地生根。作者在書中提到自己特別愛吃的紅椒雞,也是我最愛的一道匈牙利料理。我稍算了一下,曾外公跟作者的父母親是差不多時代的人,然而,他們的人生道路,卻是天壤之別……
十幾歲的伊蒂特博士,只因為她是猶太人的身分,就被硬生生送入集中營,目睹父母被殺戮,經歷了人間煉獄。她撐過來了,戰後移民到美國,展開新的人生,有家庭有事業,更是成為了幫助無數人的心理治療師。聽起來就像勵志小說的主角不是嗎?但她也告訴我們,很多時候,我們看起來好好的,但心中的傷口依舊抽痛著。她用著誠摯又直接的態度,對我們敘述心中數十年來的心路歷程。
作者在書中敘述了自己身為心理治療師,接觸到的各類實際個案,也讓我發現,雖然文化民情不同,然而,不論是在日常生活、工作、人際關係、家庭互動上,在世界各個角落有那麼多人,都在人生中跌倒過,也都有被深深傷害過的經歷,有著說不出口的傷痛,擁有許多相似的情緒,也有許多相似的掙扎。在黑暗中匍匐前進的我們,怎麼也找不到出口。我在作者細細書寫的個案中,也訝異地看到自己心中長久以來,不願意面對的窘境。
更難能可貴的是,她不會去比較每個人的痛苦,而是非常實際地告訴你,可以選擇自己的心境,可以選擇如何去應對!面對每一種不同的情緒和傷痛,她提出了人人都能夠進行和實踐的練習,只要你願意去做。比如說,我們每個人何嘗不知道「要多愛自己一些」的重要性,但是,到底要如何愛自己?作者提出一些簡單又實際的練習,我抱著「來試試看吧」的心情,照她說的,站在鏡子前面,對著自己的眼睛大聲說:「妳一輩子都擁有自己。」「有我在,我會陪著妳。」「我永遠不會離開妳。」我天真地覺得這幾句話很容易,但是當我看著自己的眼睛,才猛然發現,我竟然說不出口。
作者也在字裡行間讓我們知道,我們不用比較誰比較痛苦,也不需要為自己的傷痛感到羞愧,只要我們願意,都能夠選擇自己要如何面對生命課題中的坑坑洞洞。我們可以選擇怨天怨地怨國家,也可以選擇希望,擦乾淚水昂首走下去。只要能活下去,就一定還有希望。
當我終於看著鏡子中自己的眼睛,再度做作者建議的練習,我成功地說出了那幾句話。淚水無預警地湧出眼眶,我的心中同時湧出了新的力量和勇氣。
謝謝妳,伊蒂特.伊娃.伊格,謝謝妳給我們如此溫暖有力的禮物!謝謝妳,讓我了解,就算身處黑暗的幽谷,只要選擇希望,就有力量找到光明的出口。
(本文作者為《小國也可以偉大:我在奧地利生活學習的第一手觀察》作者)
好評推薦
選擇用怎樣的視角看待過去,就決定了自己擁有怎樣的人生。這本書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這個選擇的權利,生命的轉化並不是改變曾經發生的事,而是如何以更高的意識去詮釋自己的故事,若能如此,過去的苦痛就有了意義,而療癒也就在其中發生。
——作家/彭樹君
內容簡介
★走出心牢,打開傷痛送給你的禮物,活出強大有選擇的自己!
★享譽國際的心理治療師、全球暢銷書《抉擇》作者全新力作!
★臨床心理師/洪仲清、心理作家/海苔熊、諮商心理師/陳志恆、《小國也可以偉大》作者/楊佳恬——專文推薦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戴斯蒙、臉書營運長/雪柔、史丹佛大學心理系榮譽教授/菲利普‧金巴多等國際知名人士、《養氣》《養心》作者/高堯楷醫師、律師作家/許峰源、小說家/陳雪、心能量管理中心執行長/許瑞云、作家/彭樹君、閱讀人/鄭俊德——感動推薦
★Amazon讀者好評連連——
․書中每一章都教你如何治好過去的創傷,如何在這個充滿挑戰的世界中挺身前進。作者後來還在四十歲成為精神科醫生,她以九十二歲高齡分享的智慧真的是「禮物」!
․我認為教科書當中也應該要有像這樣的書,以賦予年輕人迎接人生挑戰的力量。我要把這本書推薦給每一個人。
․前作多是關於作者個人的經驗,這本續作則是她的學以致用之作,淺顯易讀但內容深刻,而且發人深省。
【內容簡介】
我們隨時都有可能因為原生家庭、因為自身經歷,
被關在自己創造的「心牢」中,悲傷、失落、絕望、恐懼……
但這些磨難中卻隱藏著珍貴的禮物,使我們在傷痛中更珍惜當下!
享譽國際的心理治療師伊蒂特.伊娃.伊格有著不平凡的過去:在二戰時,她曾被抓進納粹集中營,挨餓受凍、遭到士兵的毒打與羞辱,目睹過難以言喻的慘劇,但她卻活了下來。
她在本書中分享她的故事,指引我們挖掘深埋在傷痛、挫折中的禮物,也替我們上了十二堂發人深省的課。
她說:「你我的人生可能截然不同,但許多人都受困於自己的心牢。」這些心牢包括:原生家庭給予的創傷、因為過去而選擇逃避、受制於他人期望中、無法告人的祕密、失去至親的痛苦、不斷陷入衝突局面、怨恨帶給你傷痛的人、因病而產生絕望的念頭、內心的憤怒等等。
儘管我們可能無法消除痛苦、改變已經發生的事情,但我們始終擁有選擇的能力:或是苦守心牢,或是給予生命新的風貌。
本書是一本實用的指南,幫助我們認清自己的心牢,並找到走出心牢、獲得自由的工具。當我們選擇走出心牢時,我們不只掙脫了束縛,更擁有了行使個人意志的自由,可以拯救自己的人生。
重要的不是我們的際遇,而是我們拿自己的際遇怎麼辦!不斷成為真正的你,就是開啟自由的終極之鑰!
目錄
推薦序 選擇的力量是自由的基礎 洪仲
推薦序 看見自己,原來還有很多可能 海苔熊
推薦序 內心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陳志恆
推薦序 只要選擇希望,就有力量找到光明的出口 楊佳恬
好評推薦
序 解開心牢之鎖──我在死亡集中營學到如何活下去
第一章 那現在呢?──受害者心態的牢籠
第二章 集中營沒有百憂解──逃避心態的牢籠
第三章 其他關係都會結束──自我疏忽的牢籠
第四章 一個屁股,兩張椅子—─祕密的牢籠
第五章 沒人拒絕你,除了你自己—─內疚和羞恥的牢籠
第六章 沒發生的事—─懸而未解的哀痛之牢
第七章 沒什麼好證明的—─僵化思維之牢
第八章 你願意和自己結婚嗎?—─怨恨的牢籠
第九章 你是邁步前進或原地踏步?—─令人癱瘓的恐懼之牢
第十章 在你心裡的納粹—─偏見的牢籠
第十一章 活過今天,明天就自由了—─絕望的牢籠
第十二章 沒有憤怒就沒有寬恕—─耿耿於懷的牢籠
結語 禮物
謝詞
作者簡介
伊蒂特.伊娃.伊格(Edith Eva Eger)
原籍匈牙利,一位傑出的心理學家和大屠殺倖存者,輔導過退伍軍人、軍方人員和身心受創的受害者。
一九四四年,還是個少女的她經歷了人類史上最殘暴的惡行。在納粹占領的東歐,她和家人因為猶太人的身分,被送往慘無人道的奧斯威辛死亡集中營。她的雙親命喪毒氣室,但伊蒂特的勇氣支撐她和姊姊活了下來。
一九六九年,她從艾爾帕索的德克薩斯大學拿到心理學學位,並在加州拉霍亞開設診所,同時在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擔任教職。
常受邀至全美各地及國外演講,曾出現在諸多電視節目中,包括CNN有線電視新聞網和歐普拉脫口秀。
著有《抉擇:放下,擁抱生命無限可能》。
譯者簡介
祁怡瑋
專職英中譯者,譯有《情緒自癒:七種常遇心理傷害與急救對策》等數十冊。
個人網誌:ewaychyi.medium.com
品牌名稱
圓神
類型
平裝
首頁
挑選
禮物
帳戶
禮物
如何使用
關於我們
聯繫客服
帳戶
禮物
如何使用
關於我們
聯繫客服
生日禮物
行李箱
吹風機
生日禮物
手鍊
保養品
手袋
香水
手錶
圍巾
錢包
吹風機
行李箱
情人節禮物
香水
無線耳機
情人節禮物
高級手錶
無線耳機
電動剃鬚刀
運動手環
電子書閱讀器
藍牙音響
智能家居裝置
香水
手鍊
耳環
長輩送禮
茶具
按摩椅
長輩送禮
茶具
茶葉
人參食品
按摩椅
羊毛圍巾
瓷器
羽絨被
彌月禮物
嬰兒衣物
香氛
彌月禮物
金銀紀念幣
彌月蛋糕
嬰兒衣物
香氛蠟燭
擴香器
奶瓶
寶寶紀念品(例如腳印或手印套件)
嬰兒乳液
童裝
手工香皂禮盒
喬遷禮物
咖啡機
餐具
喬遷禮物
植物盆栽
香氛蠟燭
擴香器
刀具套裝
雕塑
咖啡機
床單
餐具
智能燈泡
空氣淨化器
登入/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