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修二 成城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美學.美術史專攻博士(文學),現任大分大學教育學部教授。研究專門為近現代日本美術史,特別是雕刻與京都繪畫領域。主要出版書籍包含《近代日本雕刻史》(2018)、《彫刻家.新海竹太郎論》(2002)、《近代日本最初的雕刻家》(1994)。共同論著有 A Study of Modern Japanese Sculpture(2015)、Since Meiji: Perspectives on the Japanese visual arts, 1868-2000(2012)、《偉人的面貌:銅像寫真集》(2009)、《漂洋過海跨越世紀 竹內栖鳳與其弟子們》(2002)、《日本近現代美術史事典》(1989)等。論述包含〈京都日本畫與佛教的「空間」〉(《近代畫說》24號,2015)、〈像與雕刻:明治雕刻史序說〉(《國華》120卷,2014)、〈水曜會與其「黎明」:明治三十年後辦的京都日本畫動向〉(《近代畫說》21號,2012)。編著的《近代日本雕刻集成》(共3卷,2010-2013)獲得第26回倫雅美術獎勵賞。
張元鳳 東京藝術大學文化財保存科學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授兼文物保存維護研究發展中心主任。研究領域為繪畫保存維護科技、繪畫材料技法與病變問題、文物檢視登錄、裝裱材料技法、文化資產保存維護倫理原則。近年主持「110、111年度順天美術館捐贈東方繪畫媒材類作品保存修護計畫」、中央研究院居延漢簡「額濟納河流域考古出土帛書及紙質文物」雙方共同調查研案、「佐渡市『山本悌二郎』胸像(黃土水作品)修復翻模計畫」、「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 陳進絹本膠彩作品保存修護委託案」、「國立歷史博物館典藏『張大千墨荷、八德園系列』作品保存修護計畫」等重要作品修護案計畫。近年研究論述包含〈技術、美學與文化性的探討—以陳澄波作品保存修復為例〉、〈全色的可逆行與可辨識性之探討—以陳宜讓作品七面鳥保存修復為例〉、〈絹本繪畫的保存修復與科技研發〉、“An application of hyper-spectral color technique in finding proper color pigment for painting conservation”、〈絵画修復と人材育成の発展〉等。